文 / 片:Cindy Tang
圖:Miss Wong
創作由生活層面開始
騫自稱是個沉默寡言,平時都不太愛說話的圍村仔一名。我們並沒有這個感覺,卻感到他好客、友善和謙虛。擁有一張塗了防腐劑的孩子臉,這位淘氣藝術家對藝術有著獨特的見解。
騫的創作過程和作品都與日常息息相關。他取材於日常物,然後思考並創作。創作介入日常生活,令他感到份外真實。他說:「做創作很需要『發吽哣』,利用這個時間,回想平日是怎樣過生活的,再想這一切跟社會、自身環境又有什麼關係。」尋找答案的過程,就是他的創作過程。
鄧國騫:創作概念
鄧國騫:從生活出發
他懷疑自己的作品主要是圍繞自然與都市發展以及個人價值觀與社會主流的矛盾。如作品《木傢俱》,藝術家在街上收集被遺棄的傢俱,大部分是木製品,他磨去物件的表面,為的是想找回那木本來的紋理;諷刺的是,磨去了表面的油彩,其實也不會找到木紋。騫形容自己的作品經常都是「失敗之作」,他要實現的就是這種矛盾。
做藝術是很寂寞的事
也許藝術家就是孤獨的,他們不是沒有朋友,是獨立的,專注的投入在自己的創作之中。騫在創作過程中,深切感受到那份孤獨。作品《一水西城》的酒樽雕刻,他每天花10小時以上去做,跟物件建立了長時間的接觸關係,並用不同的方法介入其狀態。孤獨可以說是他創作中的必經狀態。
鄧國騫:孤獨。創作
鄧國騫:藝術16字真言
鄧國騫工作室
後記 在錦上路的工作室,騫提及創作作品《夢想家》的動機,是由於自己很久沒有發夢,很想找回自己的夢。筆者聽到這裡,有點觸動,是香港人的夢失掉了嗎?我們可以把夢找回來嗎?同時亦想起歌詞「蝴蝶夢裡醒來,記不起對花蕊有過牽掛」,心裡哼着這歌,很期望看到騫的作品。
鄧國騫簡介
鄧國騫是本土混合媒介藝術家、兼從事獨立策展及寫作。1983年生於香港,2008及06年分別取得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藝術碩士及文學士。其作品常以拼貼手法重組社會日常符號,並藉想像力重新建構新的閱讀方式,透露出對人、物及事的種種情懷。曾參與第15屆波蘭媒體藝術雙年展、2009年香港當代藝術雙年獎、第1屆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藝術探新」展區個展等,亦曾於美國邁亞密冰宮、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新加坡美術館、意大利威利斯兵工廠、菲律賓馬尼拉巴爾加斯博物館、香港藝術館、台北關渡美術館等地方參與展覽。
2009年 – 獲得「香港當代藝術雙年獎」優秀獎
2010及11年 – 入選傑出亞洲藝術獎
2011年 – 獲得「第五屆國際拉古娜藝術獎」個人展覽特別獎 及「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視覺藝術)
2013年 – 獲得亞洲文化協會獎助金
( 簡介節錄自鄧國騫個人網頁tangkwokhin.com )
2 thoughts on “Artist Studio: 鄧國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