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樣發展成為藝術家?
我從小就喜歡攝影,不過第一個學位是修讀護理和公共醫療,曾到印度從事公共衛生的工作。在印度生活時,重拾攝影,更參與協助當地慈善團體拍攝工作,慢慢成為攝影記者。
做了攝影記者好幾年,取得一些頗高調的獎狀。後來再進修,卻慢慢失去做記錄攝影的興趣。起初做新聞攝影是想拍下真實的世界,越來越發現事情不是那樣的,其實所謂的真相都是攝影師的真相吧。於是在 2006 年開始發展藝術創作,以自己的的故事出發,自此不斷在變更和發展。

你的藝術創作關於什麼?
我的創作都是關於自己和家庭的故事。雖然在香港出生,不過我13歲就離開這裡到英國居住。其實一直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香港人,直至到我的女兒出生,才引發「尋根」的念頭。於是回到香港,發展一項關於早先、自己和女兒的三步曲創作項目《The Family Tetralogy》;以及為我女兒做一本關於我們家庭故事的書《The Queen, The Chairman and I》。
唐景鋒 : 創作。尋根。了解
為什麼用中式紙紮做創作?
我出生前祖父經已過身,最早期對於祖父的記憶,就是祭祀儀式的紙紮公仔。所以從這方面開始,去研究和搜集相關資料;其實每次做創作我都會做很多 research,從而了解到歷史、背景、信念和社會的變化。後來聯絡到中國內地的紙紮工廠,安排在那裡拍攝《In case it rains in heaven》。影像方面,我不用工廠背景,選擇以把它們像商品般拍下來,令思考空間更闊。

藝術怎樣影響你?
創作對我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個人身分。以前我不認為自己任何地方的人,只希望到不同的地方遊歷;但現在我很自豪地承認自己是一個中國人。亦因為我的創作,加深了對祖父母和父母親的認識。我爸爸媽媽都比較沉默,但他們分享了很多故事,令我更了解他們。
唐景鋒 : 成長。生活。自我
為什麼會選擇在香港居住和做創作?
因為之前的創作項目,多次來到香港;漸漸發現自己比較喜歡城市生活,所以現在香港是我做藝術創作的基地。
那接著會如何發展?
其實完成《The Queen, The Chairman and I》一書,我開始做一些與「攝影的本質」有關的創作,嘗試以不同媒介去探討攝影這回事。我認為這很值得去研究,因為現在手機的普及,攝影和相片的意義都改變了;就連世界級博物館都要因此改變不准拍攝的規定,只要不用閃光燈都可以在場內拍照。
另外,我正在籌備2016年在三藩市的展覽。屆時會以我家庭的照片作品,與法國收藏家蘇文 (Thomas Sauvin) 的《北京銀礦》收藏品作出藝術對話。
「我認為當藝術家在作品上投入自己更多,作品的藝術性就更多。」
唐景鋒工作室
關於唐景鋒
網站:kurttong.co.uk
部份作品:
最喜歡的電影: Let the Right One In
最喜歡的書:His Dark Materials – Philip Pullman
最喜愛動畫人物:Wall-E
2 thoughts on “Artists Studio: 唐景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