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創作關於什麼?
我自小都喜歡探索事物帶來的即時意思以及其背後信息,對於事物的潛藏意義很感興趣。創作題材方面,比較多與影像、語言、悖論等有關,主要探索影像如何作為我們思考和經驗的媒介。
我的藝術創作起步於繪畫,慢慢演變成為以影像作為創作語言。所以作品除了繪畫,亦有拼貼、數碼影像、聲音和裝置等。

原來讀純藝術前,你曾修讀時裝?
對。其實我第一個學位是Fashion&Textile的,當時很喜歡紡織,受物料所吸引;學習時特別很喜歡剪裁、圖案製作,亦欣賞由一幅布縫紉成為立體形式。回想起來,其實這些都與藝術有聯繫,只是那時間還未懂得。畢業後都有從事時裝業的工作,但就感到不滿足。反而在時裝業觀察到的「美」和對美的定義,令我有很多反思,引發我向藝術方面發展。
你的創作靈感來自什麼?
很多時是新聞媒體,亦有些是歷史文獻、廣告宣傳、家庭相簿等等。
你的創作過程是怎樣?
我的創作源頭多數是現成的圖像、影像 (也有些是我自己拍攝的),得到影像後,我會開始思考它背後的結構,以及與其他東西的關係;然後再分解、重組、混合影像,從而得到新的角度甚至對立的意義。我會以繪畫或不同的方式去表達,同時考慮作品呈現的方式。例如作品《咧齒一笑》,我抽取坊間修身廣告模特兒的影像,把它轉化性負片顏色,用油彩重畫一次,最後把畫帶到鬧市拍攝成短片。

余廸文 : 《咧齒一笑》概念
除了創作,你也參與策展?
也有,例如早前在牛棚藝術村辦的《聽、見、想、像》展覽,我就出任策展的工作。那是一個關於探索口述影像與視覺藝術之關係的展覽,第一部份沒有「看得見」的作品,觀眾要「聽」別人口述藝術品的模樣;第二部份就展示那些藝術品,讓人既聽到亦看到作品。
余廸文 : 聆聽。聲音。創作
你認為在香港做藝術家困難嗎?
不容易吧,這裡生活指數高,即使以最樸素的形式過活也很困難,可能連工作的空間也沒有。為了維持生活,我自己都有做其他工作,很慶幸我的工作都與藝術有關。
最欣賞的香港藝術家,為什麼?
白雙全。欣賞他對藝術的態度開放,接受程度亦很高。
「在香港要生存的成本比在其他地方高,這是很多藝術家面對的問題。」
余廸文工作室
關於余廸文
網站:solomontyu.wix.com/foldednotes
部份作品:
最喜歡的電影:The Before Trilogy by Richard Link later
最喜歡的書:Harry Potter series by JK Rowling
最喜愛動畫人物:Beavis and Butt-h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