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拍攝的照片有特定題材嗎?
我很少會特地去拍某件事或題目,通常拍的都是生活上的東西,基本上都是用最輕便的手機或相機去拍攝,覺得想拍的我就會影下;這些影像可算是我生活的碎片。
你會怎樣把這麼多照片轉化成為展覽作品?
每年都拍兩至三萬幅照片,它們就好像是我作品的原材料。除了拍照,我亦有寫筆記的習慣。腦袋不時浮現一些字句,我會把這些記錄下來。籌備展覽時我會考慮以視覺元素為主,在我的收藏中挑選適合的照片和文字,再以裝置形式表達當下所想。
什麼是攝影裝置?
主要透過照片的編排,利用不同的裝置手法,如加入不同的物料、運用與空間的關係等,去表達內容。所以每次創作都要因應不同的展覽場地,而選擇不同的安排。
陳泳因 : 我的藝術創作
你一直都喜歡攝影嗎?
大約十年前開始每天都拍照,漸漸成為了習慣。現在回想起來,其實我一直對影像都比較敏感。
如何開始你的創作路程?
當初並不為了創作而拍攝,只是很喜歡拍吧。縱然其後嘗試以某些主題創作,但未能持之以恆。後來認識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參與內地攝影節辦的作品評論環節,把自己的作品給一些專家評論,過程中得到很大啟發和鼓勵,於是開始發展適合自己的藝術創作。
攝影對於你有多重要?
其實我認為拍照和攝影是有所不同的 拍照比較隨心所欲,看到想影的就拍下來,不用太多思考;而攝影則要經過過濾、組織的。
拍照是我的習慣,對我來說很重要。如果不可以自由地拍照,我會混身不自在。而攝影是我的創作,過程包括把我拍攝得來的照片作出篩選及構思展示方式,以形象作為我表達的媒介。現階段創作對於我來說亦很重要,我很珍惜創作的機會,亦很努力去做。
陳泳因 : 攝影 vs 拍照
有什麼東西對你有很大的影響?
智能手機!它的出現對我影響很大。我大部份的照片和文字都是以它記錄的,沒有它我會很不安。我認為科技發展為城市人帶來新的生活模式,也為藝術創作帶來新的方法和角度。
創作對你的生活有影響嗎?
其實做創作很花時間亦希望多些私人空間,因而與朋友和家人見面都少了,作息時間亦有影響。
除了以實體照片,有用其他形式去做作品嗎?
我現在開始探索影像的不同呈現方式,如投射、影片;亦想加一些不同的物料、物件等新元素;嘗試探索回憶及生活的關係。
「現階段創作對於我來說亦很重要,我很珍惜創作的機會,亦很努力去做。」
陳泳因工作室
關於陳泳因
部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