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屎森林中紙是無處不在,但要找到一張有溫度的紙卻是有點難度,尤其在香港。一次的經歷讓紅彤彤放下平面設計工作,決定走向造紙旅程,一切還原基本,從原始的手工造紙開始。
手工造紙賦予紙張溫度,吸引彤彤遠赴台灣學習古法造紙歷史及技術,那次經歷不只學習到古法造紙的知識及技術,而師傅所給的一切更是畢生受用。
紙回到開初是屬纖維,在造紙的過程中一次又一次牽起浪花,「浪花花」帶領著纖維流動,沈澱出一張又一張有溫度、富質感的手工紙,而製作每張紙之前,紙匠會定下用途才去處理材料,專注地去製作。
手工抄紙的步驟
1 – 取材 (今次選用本土香蕉葉)
從台灣回港之後,為了製作屬於香港本地的紙,就開始尋找造紙的原材料,發現香蕉樹到處可見,決定選用香蕉葉為這次造紙的原材料。
為何選用香蕉葉為原材料?
製作純植物纖維紙需要利用植物堅韌、堅固等特性來製作,香蕉葉幹的部份屬長纖維,能緊扣成紙張。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香蕉葉也有其他用途,例如包裝糕點、編織日用品等等。
2 – 處理材料
需要收集枯燥的香蕉葉,去除葉片取出葉幹。
3 – 蒸煮
經過浸泡後,開始蒸煮半天,纖維慢慢軟化,成為長纖維的紙漿。
4 – 捶打
要讓紙漿平滑,必須經過用心敲打,要把長纖維打散成短纖維,過程會讓葉幹的油質平均分散於紙漿中,這樣在紙漿中施加力道,給了手工紙第一道手作的溫度。
5 – 清洗
捶打後,清洗多餘的油質,淨水帶走了紙漿的色素,賦予纖維最原始的純淨色澤。
6 – 打散
擷取適當長短的纖維後,放入水槽中來回攪拌,紙漿會與水融為一體散發天然光澤。
7 – 抄紙
拿起抄紙框放進水裏搖晃,浪花讓纖維聚集在框架內,重組並濾掉水份,抄紙次數決定紙張的厚薄,經過這些步驟,讓紙張每一處的厚薄一致且平滑,把紙張內的多餘水份排出。
8 – 曬乾
最後一道溫度為曬乾,利用天然之源使得紙張在板上平整待乾就能使用。
經過以上手作程序讓這張手工紙帶著溫度,蕉葉製成的紙較為粗糙,不是用來書寫,是可成為包裝紙或製成燈罩用途。
從原材料到工具,都是手工打造而成,需要專屬捶打纖維的木鎚及抄紙利落的框架,兩者缺一不可。
拿起這張紙的那一刻,用心感受一下,就會懂得如何去珍惜一張有溫度的手工紙。
造紙術已有二千年的歷史價值,值得我們好好承傳下去,紙也是一個載體,盛載著歷史、文化、創作,還滿載著紙匠心血及專業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