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創作原動力來自什麼?
在商業社會中,從事受薪工作有時慘過乞食 – 上司/客人要你「硬食」,就唯有「硬食」避免被視為不專業。
幾年前因為工作關係我得到嚴重情緒的問題,但經過輔導,被提議不如去做一些得到成功感的事物?故此我由坊間的手作市集起步,打正「賣藝求榮」的旗號,接受委託為貴客經營石章上的方寸之地,企圖以一身手藝在藝壇中爭名奪利,而創作理念以漢族傳統工藝為藍本,企圖在古井中增添新意,整色整水,或是傾覆傳統。
在創作上你對什麼特別關注?
由2013畢業開始我沒有間斷地身負全職受薪工作,而工作佔據了我身心智力和時間總值超過七成,加上職場所見的種種際遇得失喜樂令我成為存主義的信徒,我的創作可說是探討這方面吧。
你以什麼媒介創作,為什麼?
篆刻圖章,它有一定工具價值,而「蓋章」本身又是一個動作。考慮以上的元素來思索應該雕刻什麼字詞,最後就是將我的世界觀投射到字款(字體設計)之上。文字本身是高度抽象的符號。而言,篆刻是用篆書來創作,篆書又比我們今日所用的繁體字又多了一重心距。所以我都幾確定篆刻這種媒介受到很強的地域限制。
對你來說篆刻與文字有什麼關係?
我喜歡咬文嚼字,而篆刻結合語文及視覺藝術的特長。
文字本身是高度抽象的符號。而言,篆刻是用篆書來創作,篆書又比我們今日所用的繁體字又多了一重心距。所以我認為篆刻這種媒介受到很強的地域限制。
創作過程是怎樣的?
在技法上,可以分為三項:「文字研究」、「字體設計」、「雕刻技法」。
「文字研究」:每次都要查書,確定所雕刻的文字寫法無誤。如果雕錯字,什麼都不用說了。
「字體設計」:印章字款,筆畫的粗幼橫直聚散疏密方圓諸如此類。
「雕刻技法」:刀法不滯,幾好嘅設計都施展不出來。
你的靈感來源是什麼?
「覆水」、「恨錯」、「隱陣」、「彌彰」之類,都是講述做人處事之間,通通失誤皆是無可力挽的緣慳錯配。「別衰一格」、「情緒放假」、「由理取罵」、「人心欲做」、「無哩喇廢」…… 這些通通來自我對商業社會的怨憤。
可以講述一下你的「壓角」系列嗎?
有一日我在想:「其實家中衣櫃的紋理也很有美感,為什麼它不算是藝術品?」
引申到:「一件「藝術品」,究竟需要什麼來「完成」?」
參考中國畫,每當畫作被完成之後,都會把印章來「壓角」以示作品完成。既是如此,我借用「壓角」的傳統來化作一場遊戲,將印章轉化成貼紙,並廣邀親朋好友將身邊他們覺得有「美感」的東西轉化成「作品」,而這樣又類似於街頭藝術,又或是騎劫本身屬於別人的作品。
怎樣開始藝術生活?
當我開始思考「究竟我有乜野比人叻?」嘅時候,我發現除卻篆刻,我什麼都不懂得做,所以就唯有繼續做落去。並非我揀這條路,只是我無其他退路。
藝術怎樣影響你的生活?
有時候藝術令我沾沾自喜,得到新機會,我就會覺得自己終於「有啲用」。
除此之外「每日三遍功」修練雕刻技巧,令我得以渡過每一個晚上不用看電視裡的低智節目,或覺得「只忙於工作又失去了一天」。
香港創作有什麼困難?
如果不是土地問題,或者一開波我未必會做篆刻。篆刻只需要一張書桌即可成事,但打金陶藝畫畫攝影必需一定空間,每個月我付完「安家費」給母親後已經再無閒錢租工作室,所以想也不用想。 向姍姍學習:「香港嘅藝術家唔係垃圾,香港嘅藝術家都可以係藝壇度拎到好成績。」
曾經在我潦倒低潮之時,有人對我落井下石或視而不見,也有人扶我一把給予援手。後來我靠篆刻得到些少微末成就,原本的朋友如常是朋友,曾經不當我是朋友的也變成了朋友。
你說,是不是很值得高興 (或悲哀) 的經歷?
「如果我心想事成,會希望世界和平人人友愛豐衣足食,但之後可能會沒有動力去創作。 」
關於江凱勤
網站: facebook.com/saleforhonor/
部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