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Felicia
片/ 圖:Miss Wong
黃慧妍的作品總是讓人有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在這五年間,她還參與狗隻訓練、靈性反應療法、Ukulele及法文等課程來面對自己的恐懼,同時將過往幾年來所經歷的轉變以及學習中衍生的想法創作出一系列作品。
黃慧妍 : 不要太努力讓事情發生
文:Felicia
片/ 圖:Miss Wong
黃慧妍的作品總是讓人有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在這五年間,她還參與狗隻訓練、靈性反應療法、Ukulele及法文等課程來面對自己的恐懼,同時將過往幾年來所經歷的轉變以及學習中衍生的想法創作出一系列作品。
黃慧妍 : 不要太努力讓事情發生
What medium do you use for your projects?
My art practice is a fusion of different techniques and disciplines that I’ve been exposed to throughout my life – painting, photography, video and digital art. I have worked with various media for my art development for example oils, acrylics, mixed-media and photographs. I’d say I have a special connection with photography considering my background in documentary film making and my research interest which focussed on how digital technology is changing the way we view, store, recollect our memories through photography.
文: Cindy Tang
片/ 圖: Miss Wong
小學的美術科讓我開始繪畫。 可是中學時因為忙著考試,直到長大後又要上班工作,沒有畫了。 當我在三十多歲的時候,在一間青少年中心遇上一位藝術工作者 – 何應豐先生,當劇場導演及藝術教育工作的他讓我回想小時候喜歡藝術的感覺。 於是在07年報讀了藝術學院的藝術學位,當時主修繪畫,開始我的創作路。
片:Cindy Tang
文 / 圖:Miss Wong
修讀多媒體設計的黃炳,曾經在電視台、印刷廠工作。近年社會上荒謬的事情越來越多,他很想記下一些自己的想法,於是對着電腦開始畫起來,期後更創作動畫。他笑言自己技巧低、不懂繪畫,所以用另類的方法去做動畫。
北京。轉捩點
數年前到北京旅遊,黃炳遇到一對小情侶,看着他們輕鬆的逛街、買餸、回到寬闊的工作室,那自由自在的畫面給他很深刻的印象。為了自己可以過這種生活,炳下定決心去做創作。起初沒有很多創作題材,只是繪畫旅遊的見聞,以及生活上的事,慢慢開始畫出自己的風格。 跟年青人一樣他關心社會上發生的事,留意到荒謬的事件越來越多,給他很多感受,不吐不快。原來他首幅社會題材的畫作,是有關成龍的一番話。這些東西都成了他的創作元素,透過作品講出心底話。
質疑規範。非凡製作
畫作數量逐漸增多,炳開始嘗試製作動畫。傳統動畫是繪畫每格出現的畫面,一秒時間大約出現廿四個畫面,連貫播出成為動作;較新的動畫則以電腦軟件去製作,能夠呈現 3D效果。炳說學不懂嶄新電腦軟件,所以棄用普及的方式,以自己熟悉的後期製作方法來做動畫,效果很不一樣。
別具一格的還有作品鮮艷的色彩 – 紅色配綠色、黃色配紫色,這些都是顏色學上不建議的配搭;但炳就是不妥協,「撞到七彩」利用自己喜歡的顏色。他認為人需要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批判;他質疑是否必須有優良技巧、懂得畫畫、跟隨顏色學。這些題問都反映在他的創作方法、作品內容、表現手法。不強行緊隨大趨勢,以自己的方式去做創作,換來獨特的風格。
關於。男人
炳的動畫多以第一人稱敘事方式呈現 : 中心人物為一男子,人物造型誇張、搞笑,透過詼諧的旁白,加上顏色豐富的畫面,描述生活軼事和奇想。創作時,他會花比較多時間去構思故事和當中的角色,之後落手設計角色的樣貌、不同場景、空間等。
作品總是給人溫暖和愉快的感覺,看過都會會心微笑。他形容自己有些作品是以「享樂」為題材,形式和所探討的事都比較輕鬆;他解釋其實自己都有認真的一面,例如早前的作品《獅子胯下》,以及被 M+ 藝術館收藏的作品《過奈何橋》,都是關於生命、地方的聯想,雖然視覺上惹笑,但探討的議題如人生、生存、選擇等,其實頗沉重。
走着。憤怒
炳的作品表面歡樂,細看下有時會發現其蘊藏對生活的抱怨。在短短個多小時的訪問,「憤怒」一詞在他口中出現不下十次。他說,想以作品去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而憤怒的情緒能推動他創作;曾經有一段時間,對於工作環境和生活現在非常不滿,他經常感到很憤怒,於是不斷寫作,記下在工作上的聯想,宣洩情緒;這些記錄部份成為了他後來創作的元素。他更形容自己有點像拳手,上場前狂打自己以保持憤怒的狀態,在創作時保持這種心情,過程會比較順利。
黃炳 : 創作情緒
至於靈感,主要來自生活體驗的累積和對事物的感覺;問及他是否常看動畫,炳說其實自己不特別喜歡看動畫,反而欣賞活地亞倫 (Woodly Allen)和昆頓塔倫天奴 (Quentin Tarantino) 的電影,尤其喜歡那些對話、自白的情節。 做創作需要不斷思考,但他很難靜下來,所以思考時會不斷走路,走到沒有網絡、電話的地方;雙腳、身體在動,腦袋便能轉動。他喜歡行山,特別是龍脊;曾經有一段時間經常行這山,由市區走到一個渺無人煙的地方,看着大自然令他心情轉好,靈感倍增;所以每逢開始新創作計劃,他都會到這靈感之山走一趟。
黃炳 : 創作方法
[特別收錄] 個人照 : 確實是一為冷面笑像,連極認真地為我們拍的個人照都充滿喜感,不得不分享。
黃炳工作間
黃炳簡介
曾獲IFVA動畫金獎、Saatchi & Saatchi 2013年新導演之一,美國IMA最佳專輯美術獎。
文 / 圖 / 片:Miss Wong
梁美萍早年在歐洲、美國生活,期後回港,在藝術創作和理論間遊走。她的創作多與人有關 – 涉及流浪漢、自殺者、重囚犯、不同種族的人等,探究人與社會的關係。
微觀。世界
梁美萍擁有敏銳的觸覺,自小就喜歡觀察生活上微小的東西 – 冷衫上的小毛球、蜘蛛網的形狀、枱角、鴿子的尾部、別人鞋上的鞋帶等。這些事物都能引領她更深入去了解,啟發思考。最近她忙於日夜觀察家中的蜘蛛,發現蜘蛛飲過不同飲料後,編出來的網會不一樣,現階段進行資料搜集,仍在探索。除了非常的洞察力,梁亦擁有細膩、豐富的情感,對不同的事物,能夠掌握觸動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感覺。
梁美萍: 創作形式
你一直都喜歡藝術嗎?
其實我本身是修讀工商管理的,大學時到英國讀書。身在外地的時候,算是啟蒙期 – 開始了解到自己與別人不同,亦對自我和身份多了關注。回港後,曾從事商業工作,不過發現自己對事物的看法不同了,慢慢地尋找和步向自己的路,真正接觸藝術都是後來的事。
近年香港多了些藝術博覽會,我亦有瀏覽,發現原來當代藝術的創作媒介不再限制於繪畫和攝影,這加強了對藝術的興趣。
Tell us about your art practice.
My practice is about the coexistence and dialectic of alienation and intimacy in the everyday life, as I always seek possible variations in the mode of living, examine how the prevailing environment alters the identity of oneself and the meaning of objects. In these years, I have been developing my artistic creation with the concepts of traveling and residues, these concepts are attached to the realm of everyday life, yet detached to the mundane every day since they involved different meaning of time and space.